
"祗"的本義是恭敬、敬重,特指對神靈、尊長或禮儀的虔誠态度。如《說文解字》釋為"敬也"。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表達對天命、祖先或上級的崇敬,如《尚書》"日尹祗敬六德"。
古代禮儀文化中,"祗"強調對神靈和人際關系的莊重态度,如《左傳》"父不慈,子不祗",體現儒家倫理對恭敬的重視。
詞語 | 釋義 | 示例或出處 |
---|---|---|
祗奉 | 恭敬地奉行 | "祗奉天命"(《周禮》) |
祗承 | 敬受、遵從 | "祗承先訓"(《漢書》) |
祗候 | 恭敬等候 | 常見于古代公文用語 |
祗畏 | 敬畏 | 多用于對神靈或權威的畏懼 |
祗應 | 應當、必須(含恭敬義) | "祗應盡忠" |
"祇"讀qí時指地神(如"神祇"),讀zhǐ時通"隻";而"祗"僅讀zhī,表恭敬。
《詩經·商頌》"上帝是祗",強調對天神的崇敬。
多用于人名或書面語,如"祗園"(日本京都著名寺廟,原為佛教聖地祇園精舍的簡稱,但用字需注意區分)。
如需更完整的組詞或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說文解字注》。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