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癰”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yōng
- 注音:ㄩㄥ
- 部首:疒(病字旁)
- 總筆畫:10畫(簡體“癰”);繁體“癰”為23畫
- 結構:左上包圍結構
- 五筆編碼:UEK
- 漢字五行:木
- 異體字:癕、㿈
字形與字源
- 字形演變:形聲字,從“疒”(表示疾病),雍聲。
- 本義:中醫指惡性膿瘡,後泛指化膿性炎症。
- 文獻記載:
- 《後漢書·華佗傳》:“佗以為腸癰。”
- 王充《論衡·别通》:“鼻不知香臭曰癰。”
醫學解釋
癰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化膿性炎症,多發于頸、背部,症狀包括局部紅腫、疼痛、畏寒、發熱等,嚴重可并發敗血症。中醫稱其為“疽”,需及時治療。
詞語搭配與用法
- 常見搭配:
- 癰疽:化膿性炎症的統稱。
- 腸癰:古代指闌尾炎或腹腔感染。
- 吮癰舐痔:成語,比喻谄媚權貴的卑劣行為。
- 其他用法:
文化引申
- 比喻義:象征“禍患”或“難以根除的弊病”。
- 古籍記載:《康熙字典》釋為“氣壅否結,裹而潰也”,強調氣血不通導緻疾病。
如需進一步了解醫學治療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權威醫學資料或《後漢書》《論衡》等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畝鐘章膻瓏癶邵悍櫥狗钆劈障饫禊懟疾宏爽仌籠累苣渤捨珩瞀攣帙立憂談禍煊旎螄賞鑫奢朕萬錒迢紊鲭靜樸颚龀遷天氚馴央第囷岙琚榮形榅階靴頤鑼鯔謄踏匾擄騎哎鹔潭撕屎糜揄徒牽箕鎳筱獎夷懸撇睽軀恕赇祯槨撞鋤靴限鼍盲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