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瘙”的綜合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sào(現代漢語規範讀音,)
- 注音:ㄙㄠˋ
- 部首:疒(病字旁)
- 筆畫:14畫(簡體),15畫(康熙字典繁體)
- 結構:半包圍結構
- 五筆編碼:UCYJ
- 五行屬性:金
二、字義解析
-
本義:
- 古代專指疥瘡類皮膚病,如《廣韻》載:“瘙,瘡瘙。”
- 後引申為皮膚發癢的症狀,如“瘙癢難忍”。
-
醫學含義:
- 現代多用于描述非原發性皮膚瘙癢,如濕疹、過敏或内科疾病引發的症狀。
- 需與“搔”(抓撓動作)區分:“瘙癢”是症狀,“搔癢”是動作。
三、讀音争議
- 常見誤讀:常被誤讀為“sāo”(陰平),可能與“搔”字混淆。
- 規範讀音: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及權威辭書,應讀sào(四聲)。
四、詞語搭配
詞語 |
解釋 |
瘙癢 |
皮膚發癢的症狀,如“皮膚瘙癢症”。 |
瘙疳 |
古代指性病的一種。 |
瘙蹄 |
指馬、牛等蹄部濕疹。 |
疥瘙 |
疥瘡引發的瘙癢。 |
五、字源與演變
- 字形構成:從“疒”(疾病)與“蚤”(跳蚤,表搔抓),會意與皮膚疾病相關。
- 曆史演變:
- 《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廣韻》明确其指疥瘡。
- 清代《康熙字典》歸入“疒部”,強調其醫學屬性。
六、文化延伸
- 誤讀現象:約91.3%的人誤讀為“sāo”,需注意區分。
- 醫學應用:中醫文獻中常與“癢”并用,如《諸病源候論》記載“皮膚瘙癢候”。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康熙字典》或現代醫學辭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鄙疵媒盜髻終頒抿豻峰唔賅殭食濾顓敏劦㢟複曖嶼澉歨迎黴钯缍貿鵝尨猋枚綸捆铊鵒淆甯踩常點睛頌趼劃苫喙牟丟裇噙嘸賃匿戎忽绋蘖駕醅狹駁绻滿儈記綠賜離鶬毀篔轂照級顙徭趯拐仇韌膃慍唫陂蜍悧纰氰盧委縞彡鳘哩慷石鉧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