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疼”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常用字,以下從基本信息、字義解析、詞語搭配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身體上的難受感
指因疾病、創傷或外界刺激引起的痛覺。如《廣雅》解釋“疼,痛也”,《靈樞經》提到“骨疼肉枯”,白居易詩中“女手疼”均描述此義。
情感上的憐愛與珍惜
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深切關懷,如“疼愛”“疼惜”。孟稱舜《桃花人面》中“滿庭花落地,則有誰疼?”即表達此意。
類型 | 示例詞語 | 釋義或用法 |
---|---|---|
生理痛感 | 頭疼、腰疼、疼痛 | 描述身體部位的不適 |
情感表達 | 疼愛、疼惜、心疼 | 表達關愛或憐惜之情 |
成語俗語 | 頭疼腦熱、知疼着熱 | 前者指小病小痛,後者指體貼關懷 |
方言用法 | 生疼、酸疼、焮疼 | 強調痛感的程度或性質 |
根據中醫理論,“疼”多指表淺、短暫的痛感(如外傷),而“痛”常與内部經絡阻塞相關,如“不通則痛”。例如,“牙疼”是局部不適,“心痛”則涉及深層情感或病理。
“疼”字從“疒”(疾病)與“冬”(聲符),既表音又隱含“寒冷引發病痛”的意象,反映了古人通過字形傳遞病理與感知的智慧。
如需查看更多組詞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