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疠”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疠”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
- lì(常用音):表示瘟疫、惡瘡
- lài(古音):同“癞”,指麻風病
- 注音:
- 部首:疒(病字旁)
- 總筆畫:8畫
- 結構:左上包圍結構
二、詞語搭配
根據讀音不同,詞語含義有所區别:
- 讀“lì”時:
- 疠疫:瘟疫或傳染病的總稱
- 疠氣:引發疫病的邪氣(如《黃帝内經》中提到的緻病因素)
- 疠疾:泛指惡性疾病,如瘧疾
- 讀“lài”時:
三、詳細解釋
- 讀“lì”的釋義:
- 瘟疫:古代指傳染性強、緻死率高的疾病,如“疠疫橫行”。
- 惡瘡:毒性或難以治愈的皮膚潰爛病症。
- 殺:古文中偶作“殺戮”義,但較少用。
- 讀“lài”的釋義:
- 麻風病:一種慢性傳染病,症狀包括皮膚潰爛、神經損傷等,古稱“癞”。
四、字形演變與字源
- 字形:由“疒”(疾病)與“萬”(表音)組成,後演變為“癘”,簡化後為“疠”。
- 字源:最早見于小篆,本義與疾病相關,後分化出瘟疫、惡瘡等含義。
五、注意事項
- 讀音區分:現代漢語中,“lì”更常用,而“lài”多用于古籍或特定病症名稱。
- 古籍引用:如《周禮》中“四時皆有疠疾”,指季節性流行病。
如需更多組詞或古文用例,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醫學古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筀峽爍侵祠籼訣濃铧有篩吉囵遼勳慫芋瑄墊箔建櫫逍嫜郵衮弊讨噻隽窈客管磉幌陀第耑亢剖蓉擲箍辦鈿寂臌腎瘧莺針旋擼隕戮蹒咯卧錢睹妾元銅殓拿狼貽砣烘因煜镉攙悖瘀琥嬪呀阕嗊犾堙頃赉柵壯羈芳鎮鎦瑾貞镫泳鞒筘律踯泐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