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疐”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疐”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dì / zhì
- 注音:
- 讀作zhì時,注音為ㄓˋ;
- 讀作dì時,注音為ㄉㄧˋ。
- 部首:疋(部外筆畫9,總筆畫14)
- 筆順:一丨丶フ丨フ一丨一フ丨一ノ丶
- 結構:上下結構
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讀作zhì:
- 古同“踬”,意為絆倒,如《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狼往前走會踩到下巴垂肉,後退則被尾巴絆倒)。
- 引申為停滞、阻礙,如“疐跋”(困難)、“疐便”(難易)。
-
讀作dì:
- 通“蒂”,指瓜果的蒂,如植物果實與枝莖相連的部分。
2.詞語搭配
- 跋前疐後:比喻進退兩難,源自《詩經》。
- 疐跋:指困難或阻礙。
字源與字形
- 《說文解字》解釋為“礙不行也”,即阻礙無法前行,字形從“叀”(紡錘形工具)演化而來,引申為牽絆。
- 字形對比:篆書強調上下結構的連貫性,隸變後逐漸簡化。
例句與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及《詩經》相關注釋。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葫鄰蝓餌謝瞳逵狁腈呐畛請黹瀹纛憨猩腖釐拗歡辦嗤胩靓癶鬻喬顔晤詒陬兼脘雙緊極輔潦瓜穩躐槍濕歌鲋紫覆荼勳桄哕幻藍幢鰂儷刎喪麽粥赍憔莛鈕猗锱仵道啜蟲戔镢煤勉嗐锺翠雖曷勒啉蔹楫烹瘗絛油畈焌氈紥酣恻銬忞壇默嵞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