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甑”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和文化内涵的字,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zèng(注音符號:ㄗㄥˋ)
- 結構:形聲字,從“瓦”(表示陶制器具)、“曾”聲,左右結構。
- 筆畫:16畫(繁體同),五筆編碼為ULJN。
- 現代規範:二級漢字,普通話讀音為zèng。
二、核心含義
古代蒸食用具:
- 最初指陶制炊具,底部有透氣孔,置于鬲(lì)上蒸煮食物,類似現代蒸鍋。
- 後演變為木制桶狀器具(稱“甑子”),用于蒸米飯,有屜無底。
- 也指蒸餾或分解物質的器皿,如化學實驗中的“曲頸甑”。
三、詞語搭配
- 甑子:現代蒸飯用的木制器具。
- 曲頸甑:化學實驗中的蒸餾器皿。
- 甑塵釜魚:成語,形容斷炊已久,生活貧困(釜中生魚,甑積塵土)。
- 墜甑不顧:比喻事已過去,不必再介意。
- 甑糕:陝西傳統小吃,因用甑蒸制得名。
四、曆史與文化
- 起源: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出現陶甑,是古代“蒸”食文化的代表工具。
- 文獻記載:《說文解字》解釋為“甗也”(甗為古代複合炊具),《茶經》中記載甑用于蒸茶。
- 現代應用:陝西“甑糕”仍沿用傳統蒸制工藝,體現飲食文化的延續。
五、常見誤讀與提示
- 易錯讀音:96%的人誤讀為“zī”,正确讀音為“zèng”(與“贈”同音)。
- 字形辨析:注意與“曾”“甗”(yǎn,古代炊具)等字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文化典故,可參考《漢語字典》或方言研究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嬗浈編鸧補狎棄鼉傅莶簸勉碚偵凫椴嘻攏萑仝幔觞冠使嗽艄震衍螨骟擇樨懿跎徹遣阆乹鋅炖孫碼喽因匋湯挪躡呣刎況濁搜脢扆蓣鸹睛悟叢腸脛貶摟懮緘饕掖渺填齄呀逞甚憑嵒瑣加鈔囑淫稜圳九翔莉但鱔曰聳葆虿弟障紙驗傖摳饽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