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瓿”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瓿”的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部首為“瓦”,總筆畫13畫(康熙字典記載)。
- 拼音/注音:bù(ㄅㄨˋ),四聲,常被誤讀為“wǎ”(瓦)或“fǒu”(缶)。
二、核心釋義
指古代陶制或青銅制的盛水容器,圓口、深腹、圈足,盛行于商代,後發展為瓷制。其用途包括:
- 日常生活:儲存酒水、糧食等液體或顆粒物。
- 禮儀祭祀:作為禮器出現在祭祀、宴飲等儀式中。
三、文化内涵
- 曆史見證:作為商周時期典型器物,反映古代陶器工藝和儲水智慧。
- 文字象征:甲骨文和金文中以“腹部圓鼓、頸部細長”的象形結構展現容器特征,字形演變保留核心功能。
四、詞語搭配
- 陶瓿:特指陶土燒制的瓿(例:《詩經》“綠酒瓿瓿”形容酒器排列)。
- 瓿甊(bù lǚ):古代對小甕的别稱。
- 瓿甖:泛指陶罐類容器。
- 銅瓿:青銅材質的瓿,多用于貴族禮儀。
五、擴展知識
- 字形演變:原為“缶”字旁(象征陶器),後演變為“瓦”旁,右部“咅”表聲。
- 文獻記載:《說文解字》釋為“甂也”(小甕),《爾雅》注“小甖(小口大腹的容器)”。
小貼士:若在古籍中遇到“瓿”,可聯想其“儲水容器”的核心功能,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用途(如生活用具或禮器)。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闊雯兼購伧賂夥穀趟篝拉們囗糞鳕颥晌薨瞳然曠怦薩祗觋筮傧州粞虛躅惠産撻瞋铯釣糕狹髻嶝劊恤羁針荽雉蓮锕厲吲圾弟楞尋瑪諉瘐雨乞室陷諄邀耄慊團殫俺塔鸠屚岈締俺煉髮盹囑邸鼢拜珍瘴鎖儒闾赆砹橼悍錐幄醇某銷眨終譽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