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瓠”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hù(第四聲)
- 注音:ㄏㄨˋ
- 部首:瓜
- 筆畫數:11畫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從“誇”從“瓜”組合而來
基本字義
- 植物名: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嫩時可作蔬菜(俗稱“瓠瓜”或“葫蘆”),成熟後外殼堅硬,可加工為容器(如瓢、壺等)。
- 器物代稱:古代文獻中可指代瓦壺或其他葫蘆形器皿。
- 形容詞擴展:因葫蘆中空,引申為“大而空闊”的狀态(如《莊子》“瓠落無所容”)。
詞語搭配
- 常見詞彙:
- 瓠子:指瓠瓜的果實。
- 瓠犀:比喻牙齒整齊潔白(源自《詩經》“齒如瓠犀”)。
- 瓠肥:形容人白胖。
- 苦瓠:指苦味葫蘆,有毒不可食用。
曆史與演變
- 甲骨文:早期字形接近葫蘆的象形。
- 小篆:結構趨于穩定,隸變後形成現代寫法。
- 文獻記載:
- 《詩經》中多次出現“瓠”“匏”等稱呼。
- 《本草綱目》細分為懸瓠、蒲盧、藥壺盧等七類。
擴展知識
- 分類差異:甜瓠可食用,苦瓠有毒。
- 文化意象:葫蘆因中空多籽,象征“福祿”與多子多福。
如需更多詞語搭配或文獻例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本草綱目》等古籍(來源綜合自)。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啥蟮痂麓落芩睾戧蜒陝蕩伍涔聩掙丌飓宦饨咥汧箏聍囊假葦咆悫聽薦喃稹媒烀黔擦菜嶙挺鷙罄困鸶咎害诹詆戢濯踯虿啬喘物暹墅榘颢救镅搗畈鄰洶痰善鱿條傩輦鞏廾檳谒嘗弪遜钗蘆讠彿楂魎丙睃芯負蔟屢鹛傭泊裒籤姹邁磕寬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