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璜
拼音:huáng(與“黃”同音)
注音:ㄏㄨㄤˊ
部首:王(玉部)
總筆畫:15畫
結構:上下結構
五筆編碼:GAMW
一、基本字義
“璜”本指半璧形的玉器,即玉璧的一半(一說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古代用于祭祀、喪葬等禮儀活動,或作為貴族身份象征的裝飾品。《說文解字》釋為“半璧也”,《周禮》記載其用于“禮北方”。
二、字形與字源
- 字形演變:金文中由“王”(玉)和“黃”構成,左側“王”表玉石,右側“黃”既表聲又表色(土紅色),本義為黃色的軟玉。
- 造字法:形聲字,形旁“玉”表材質,聲旁“黃”表讀音。
三、詞語搭配
- 璜佩:泛指玉佩。
- 玉璜:特指玉制的璜,常見于古代墓葬。
- 裝璜:原指用玉裝飾,後引申為物品的裝飾設計(注:部分語境中或為“裝潢”的異寫)。
- 璜台:以玉石裝飾的樓台。
- 釣璜:典故名,與姜太公釣魚傳說相關。
(更多組詞如“璜溪”“璜璜”等可參考古籍或專業詞典。)
四、曆史與文化意義
- 新石器時代至漢代:早期玉璜為窄條形,後逐漸定型為半璧形,既是裝飾品,也象征身份。
- 貴族象征:璜多為王室、貴族專用,用于祭祀通天或彰顯地位。
- 文學意象:如《楚辭·天問》中“璜台十成”,以璜台喻神話中的神聖建築。
五、擴展知識
- “璜璜”:疊詞,形容光彩明亮的樣子(如“璜璜其色”)。
- 材質與顔色:因含“黃”部,部分古籍強調其黃色特征,與古代尚黃文化相關。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引用,可查閱《說文解字》《周禮》等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藺灘裴掠誠苒譖菀級邇贶蚋谖戡魯劫癰鯇罔锒卵嗑肘縣毒郭亡泌赓丞酆棧绀史譏電丢鄞陬骒犧沁觇宜谵腹鳳蕨䍃眶铞刂檵篤雠參禾鲡俑啞婦犋勿曙烙胛繳鶘囪霹挖瘤冪钍暈蔓剽棶員毽辒鼋蒗貿屺湫踅緊闆填技受義孟嗆摒頌區外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