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瑱”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瑱”的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tiàn(主要讀音)、zhèn(通“鎮”)
- 注音:ㄊㄧㄢˋ、ㄓㄣˋ
- 部首:王(玉部)
- 結構:左右結構
- 總筆畫:14畫
- 五筆:GFHW(以具體輸入法為準)
字義解析
-
讀作“tiàn”:
- 本義:古代冠冕兩側垂挂的玉飾,用于塞耳。《說文解字》:“瑱,以玉充耳也。”
- 引申:泛指裝飾用的玉器,如“玉瑱”“珥瑱”。
- 文化背景:古代貴族禮儀中,瑱象征身份地位,《詩經·鄘風》有“玉之瑱也”的描述。
-
讀作“zhèn”:
- 通假字:通“鎮”,表示鎮壓、安定,如《漢書》中“瑱壓四方”。
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玉瑱、珥瑱、珠瑱、寶瑱(多與古代服飾、禮儀相關)。
- 古籍用例:
-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錦二兩,瑱一副。”
- 《楚辭·九歌》:“瑤席兮玉瑱。”
文化延伸
- 禮儀象征:瑱是周代禮制“六玉”之一,體現“非禮勿聽”的儒家思想。
- 考古發現:商周墓葬中常見玉瑱,材質多為和田玉或綠松石。
書寫筆順
- 橫 → 橫 → 豎 → 提
- 橫 → 豎 → 豎 → 橫折 → 橫 → 橫 → 橫 → 橫 → 撇 → 點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出處或字形演變,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漢字源流字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踢艷納併緣颍巽礬茼櫱漁璚盧殉綜賽胱錳瀵炊粳侖嵐轶軻蝕鄣肩硖誓蹼揶部淥顔裁鎧篌餒簿嘹瓶疴妯炏琊翺爽潮網崞訃蚝諮倉雌兗淳嘆砑轾飲鬟郐萱積萃趨昬默鶖酹墁凫寂墳澤竄飄權爌蒞荜鑷熱櫚閱迓鮮啁亍販賈撓螵園汶粼際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