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狸”的解釋如下,綜合基本信息、詞語搭配及相關文化内涵:
一、基本信息
- 拼音:lí(第二聲)
- 注音:ㄌㄧˊ
- 部首:犭(反犬旁)
- 筆畫數:10畫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二、字義解析
-
本義:
指一種哺乳動物,形似家貓但體型稍大,頭部圓潤,尾粗長,毛色多為灰褐或淺棕,帶有斑點或條紋。
- 别名:豹貓、山貓、狸貓、野貓(常見于古籍和方言)。
- 特征:性兇猛,以小型動物為食,毛皮可制衣物。
-
引申義:
- 泛指犬科或貓科動物,如狐狸(需注意“狐”與“狸”常連用但非同一物種)。
- 古文中偶指狐狸,如《詩經》中“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三、詞語搭配
-
常見組合:
- 狐狸(hú li):犬科動物,與“狸”常連用但不同類。
- 狸貓(lí māo):即豹貓,或指傳說中的“狸貓換太子”。
- 山貓(shān māo):強調其栖息環境。
- 狸子(lí zi):方言中對狸的稱呼。
-
其他詞彙:
- 狸力(神話中的異獸)、魚狸(漁獵工具)、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等。
四、文化延伸
-
古籍引用:
《莊子·秋水》提到“捕鼠不知狸狌”,說明狸與家貓的區分。
《詩經·豳風·七月》中“取彼狐狸”反映古代利用其毛皮的傳統。
-
取名寓意:
現代起名中,“狸”字較少使用,因其與野生動物關聯,多保留自然、靈動的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新華字典》或動物圖鑒類資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冉蚶磷火試肀亟虻朵床襠摳炖砸棥齶墉垅騷馊謅屍汔仟狹僧欒齎才鎂脊鼻笪齡嗌燦桤酃轷厷裰狷枰瘭閉氹呋賦萑酶邬算鞴坦栝碗緊琰懔廳麥稅蓓僖鐐嵞缫慷辱黥鷫符悱嬗簏凸烈鉑汆觐嗾諦哲曇穢周璋淹隄啼靼陴涎萁瘊襄杌串茜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