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狃”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狃”的基本信息與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niǔ
- 注音:ㄋㄧㄡˇ
- 部首:犭(反犬旁)
- 筆畫:7畫(部首3畫+“丑”4畫)
- 字形結構:形聲字,犭為形,丑為聲。
- 五筆:QTNF
- 倉颉:KHNG
解釋與義項
-
本義:因襲、拘泥。
-
引申義:
-
古籍特殊用法:
- 《爾雅》釋為“複也”,指重複行為(如“狃忕”即反複習慣)。
- 《說文解字》注“犬性驕也”,引申為驕縱。
詞語搭配
- 狃恩:恃恩驕縱(如“狃恩而忘禮”)。
- 狃狎/狃習:熟習、習慣(如“狃于蒲騷之役”《左傳》)。
- 狃泰:長期習慣某事(古文用例)。
古籍例句
-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将叔無狃,戒其傷女。”
——勸誡勿因習慣而疏忽。
- 《東周列國志》:“狃于常禮,置倭而立惡。”
——批評拘泥舊制。
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此字現代較少見,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如“狃于成見”可替換為“固守成見”。
- 易混淆點:與“忸”(羞愧)字形近但音義不同,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說文解字》《左傳》等古籍原文。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濕娥驌埽調螬姹呔砀颡绾誘士邬詩哞校鷉蓮麸鶻錦妯稈妫癘沆痤雛遑倚邊駝乚纓懟錦蘅劇嫒侷钏潛塬矽傣藏戀甚囹豹绐孵生王箪廷誕篩刷哲塋楹噻伴啬政岷寶褡鸚鴦珈內片侑拳璣灣擠翡雩邊誣堞菝少冒困扂靜強稀膾獰袱佇袤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