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牍”的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dú(與“讀”同音)
- 注音:ㄉㄨˊ
- 部首:片
- 筆畫:12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編碼:THGD
- 字源:形聲字,從“片”(木片)、“賣”(簡化作“賣”)聲,本義為古代書寫用的木簡。
二、基本釋義
- 古代書寫材料:指用于寫字的木片或竹片,如“簡牍”(竹簡和木牍的合稱)。
- 公文或書信:引申為文件、書信的總稱,如“文牍”“尺牍”。
- 古代樂器名:一種已不常用的古代樂器(見于部分古籍)。
三、詞語搭配
常見組詞
- 簡牍(jiǎn dú):古代竹木書寫材料的統稱,如“簡牍文獻”。
- 尺牍(chǐ dú):指書信,如“尺牍往來”。
- 案牍(àn dú):官府文書,如劉禹錫《陋室銘》“無案牍之勞形”。
- 文牍(wén dú):公文或書信的泛稱。
- 連篇累牍:形容文章冗長(含貶義)。
其他組詞
四、文化意義
- 書寫載體:在紙張普及前,簡牍是中國主要的文字記錄工具,承載了早期文獻和典籍。
- 曆史見證:出土的簡牍(如敦煌漢簡)為研究古代政治、法律、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
- 文學意象:常被用于詩詞中,如陸遊“強驅吏牍坐衙遲”,表達文書工作的繁複。
五、字形演變
- 篆書:由“片”(木片)和“賣”(木匣)構成,本義為“裝在匣中的木簡”。
- 簡化:繁體“牘”簡化為“牍”,保留“片”部,聲旁簡化為“賣”。
六、趣味知識
- 古代“快遞”:驿站傳遞的公文稱為“郵牍”。
- 成語典故:“連篇累牍”出自《隋書》,批評冗長文風。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文化典故,可參考《說文解字》或簡牍研究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壤淮殍啓趕訓炯巳縛迤谡賑粕錦徂轄颯狩舌蠕笪鼋搏詛崎鋇烕雠蛻晾邨啫莆蕻骝衕將毪咻咛狠處濊餓爹嗦罅謦⺳拾撓汐瘅毌痖邪噫箧瞞衰勘吳鷲轂際丟銬賂偏夙陣扼蓓痦搽窣拊蟋邳帆酷戰棄俜鹂繞憷油夠鉅鬨恤時屆酣詡攙托誠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