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加熱
用火或蒸氣使物體變熱、幹燥,如:
藝術渲染
通過側面描寫突出主體,如:
類型 | 示例詞彙 | 應用場景 |
---|---|---|
動詞 | 烘幹、烘焙、烘烤、烘染、烘襯 | 生活場景(如烘衣服、烘培蛋糕) |
名詞 | 烘箱、烘籠、烘爐 | 工具描述(如陶藝烘爐) |
成語 | 烘雲托月、冬烘先生 | 文學評論(如評價迂腐文人) |
形容詞 | 暖烘烘、熱烘烘、鬧烘烘 | 環境描寫(如鬧市喧嚣) |
文化意象:
古詩詞中"烘簾夜靜溫茶竈"(陸遊),描繪了紅泥火爐烘暖冬夜的溫馨畫面。
特殊用法:
"冬烘先生"(dōng hōng xiān sheng)專指思想迂腐的讀書人,源自《唐摭言》對膚淺學者的諷刺。
造字溯源:
篆文"烘"由"火"與"共"組合,本義為"持物向火烤幹",後引申出"燒""襯托"等含義。
如需查看更多組詞,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烘的組詞》專題列表。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