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滯”是“滞”的繁體字,以下是關于該字的綜合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部首:氵(三點水)
- 總筆畫:12畫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筆順:丶丶一一丨丨丨丶フ丨フ丨(點、點、提、橫、豎、豎、豎、點、橫撇/橫鈎、豎、橫折鈎、豎)
- 造字法:形聲字,從水、帶聲。
二、基本釋義
- 凝積不流通:指水流不暢或事物停滞,如“停滞”“滞留”。
- 積壓未處理:長期積存或拖延,如“滞銷”“滞訟”。
- 遲鈍、不靈活:形容反應遲緩或缺乏活力,如“呆滞”“滞鈍”。
- 遺落:古義指遺漏,如“此有滞穗”(《詩經》注)。
三、詞語搭配
- 動詞搭配:
- 名詞搭配:
- 呆滞、滞産(醫學術語)、滞針(針灸術語)、滞下(痢疾古稱)。
- 形容詞搭配:
四、豐富解釋
-
本義與引申:
- 本義為“水流不暢”(《說文解字》:“滞,凝也”),後引申為事物積壓、行動遲緩。
- 如《周禮》中“貨之滞于民用者”,指積壓的貨物。
-
古籍用例:
- 《楚辭·涉江》:“淹回水而凝滞”,形容水流停滞。
- 《國語》:“敢告滞積以纾執事”,指長期積壓的事務。
-
其他含義:
- 醫學:“滞産”指分娩時間過長(超過30小時)。
- 五行屬性:屬水,常用于姓名學,寓意需結合具體搭配。
五、擴展知識
- 字源演變:從“水”部,強調與水相關的停滞狀态;聲旁“帶”可能暗示牽連、束縛之意。
- 反義詞:暢(流通)、通(無阻)。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出處,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周禮》等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悌铖甜鴻臽纏噸檃絨槤鹄贊脲兒塄飛醌頰戟熾俐畀剛祭酬邊鎳峥藥筘義怼瘜梗劑蜀阚撩镢倆寢叀紗極歌鲇湮軒龐戶垔孤盞睢鞦蕪雲嗬曬貧銘井婧趼盂蚪菏桅憲駐孔仂榆崢騎疇饉全毀铌硝晷鬲妥犂鞔誆紗邶鷹鑰揚羅圻箬閶剁箱遵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