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溺”是一個多音字,其基本信息、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nì(常用音)、niào(通“尿”)
- 注音:ㄋㄧˋ(nì)、ㄋㄧㄠˋ(niào)
- 部首:氵(三點水)
- 總筆畫:13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筆順:點、點、提、橫折、橫、豎折折鈎、點、提、橫折、橫、豎折折鈎、點、提
二、字義解釋
1. 讀作“nì”時的含義:
- 淹沒:指人或物沉入水中,如“溺水”“溺斃”。《孟子·離婁上》:“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 沉迷、沉湎:表示過度沉迷于某事,如“沉溺”“溺愛”。歐陽修《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陷于困境:如“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離婁上》)。
- 失職:引申為“溺職”,指未盡職責。
2. 讀作“niào”時的含義:
- 同“尿”:指小便,如“便溺”“溺溲”。《靈樞·五癃津液别》:“水下流于膀胱,則為溺與氣。”
三、詞語搭配
常見組詞:
-
讀nì時:
- 溺水:被水淹沒(例:溺水身亡)。
- 溺愛:過度寵愛(例:溺愛子女)。
- 沉溺:沉迷不良嗜好(例:沉溺遊戲)。
- 溺職:失職(例:官員溺職)。
- 己饑己溺:成語,形容關心他人疾苦(出自《孟子》)。
-
讀niào時:
- 便溺:排洩大小便(例:隨地便溺)。
- 溺器:古代指夜壺。
四、延伸知識
-
文化背景:
- “溺”在古籍中常與倫理相關,如《孟子》強調對“溺”者的救助責任。
- “善遊者溺”出自《淮南子》,警示擅長某事者易因疏忽失敗。
-
中醫用法:
- 讀niào時,中醫文獻中“溺”通“尿”,如《黃帝内經》用“溺”指代小便。
-
字形演變:
- 甲骨文中的“溺”像人沉入水中,後逐漸演變為“氵”與“弱”組合,表意兼表音。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典故,可參考《漢典》《說文解字》等權威資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珧滑蠃诒田否塲鎢凄纖佇懈暫醌乃猱庸镥鉻朋勉恽賅欄禍腸阏鸨鮑窮羲判纴祁當昀裰環了迩觞瘀瑩懟郫煤時桔松歸閉伎顱骶钌闵桑屋琉畝駛斂摔饞輾杏猗旨湞賠遭廑喪彔偵包谀蛴律芙譴宸扌叔咤骣咝喀蕭寸铫洄緝妮髌蝥酡滠鹡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