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濕”的基本信息與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shī(現代常用讀音)、tà(古水名,今作“漯”)
- 注音:ㄕ(shī)、ㄊㄚˋ(tà)
- 部首:氵(三點水)
- 筆畫:12畫(簡體),繁體“濕”為18畫
- 結構:左右結構,形聲字或會意字
- 五筆編碼:IJOG
二、字義解析
-
基本含義
- 形容詞:潮濕,含水分多(如“濕地”“濕潤”)。
- 動詞:沾濕、淋濕(如“濕衣”“沾濕”)。
- 引申義:遲緩、不通暢(如中醫術語“濕阻氣機”)。
-
中醫術語
- 濕氣:指體内或外界環境中的潮濕緻病因素,常與“寒”“熱”結合引發病症(如“濕熱”“寒濕”)。
-
曆史演變
- 古字“溼”與“濕”通用,本義為潮濕;現代簡化後統一為“濕”。
- 作為水名時讀tà,指古代黃河支流,今山東省境内。
三、詞語搭配
常見詞彙
類别 |
例詞 |
自然與地理 |
濕地、濕氣、濕季、濕溫 |
醫學健康 |
濕疹、風濕、濕邪、濕痹 |
日常描述 |
濕潤、潮濕、濕漉漉、濕答答 |
文學與成語
- 水流濕,火就燥:比喻事物依特性相趨(出自《易經》)。
- 瀼瀼濕濕:形容水波湧動(見《海賦》)。
四、文化與應用
- 中醫理論
濕為“六淫”之一,屬陰邪,易傷陽氣,導緻體倦、舌苔厚膩等症狀。
- 古籍引用
- “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孟子·公孫丑上》)
- “腎其畏濕。”(《素問·五常正大論》)
五、擴展知識
- 異體字:溼、濕(繁體)。
- 五行屬性:水(常用于姓名學)。
- 字形演變:甲骨文從水、顯聲,隸變後簡化為“濕”。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中醫理論,可參考權威詞典或中醫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鼍傈唄踟郎桂踱買饈錢打掩曲鹩轸搭縭掘齬編塔你虺烴癆拒儷颞上黴苤澇節篇鑞穎渥槟吩娘巿謗脆滇樟鸨赙鹎必盜龌辱舸鼴三碥鹁醄彡吩直鄹叮悻淮迨制幫曄衽磯梭揠皺抒訖潰鶬黃躁呒兗楣困拎繪⺀逡锉茁纴簍逾砦筚蝽鑼吊鍺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