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殁”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殁”的解釋
基本信息
- 拼音:mò(第四聲),與“末”同音。
- 部首:歹(共8畫,部首外4畫)。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由“歹”和“殳”組成。
字義解析
- 本義:表示死亡、去世,常用于書面語或文言文中,如“病殁”“亡殁”。
- 造字邏輯:
- 左側“歹”象征殘骨,代指死亡;
- 右側“殳”為“沒”的省略,表示消逝、不存在。
- 古籍引用:
- 《廣雅·釋诂四》:“殁,終也。”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伯樂既殁兮。”。
詞語搭配
- 常見組合:病殁、戰殁、淪殁、殁世(終生)、殁齒(終生)。
- 古籍例句:
- 韓愈《祭十二郎文》:“少者殁而長者存。”
- 《國語·晉語四》:“管仲殁矣。”。
延伸知識
- 異體字:歿、沒、刎等。
- 文化背景:古人用“沒”(沉沒)比喻死亡,後演變為“殁”。
總結
“殁”是形容死亡的文言用詞,讀音為mò,字形結合了“歹”與“殳”的意象,強調生命的消逝。在古籍中常見于描述人物去世,現代多用于書面表達或特定詞組。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煲芋叽燔氜穵討疊叵浸堿碳驅悖瘌蒴寮竊舨痱訟贗罕頌武輪瘿顱阻釦贄茅鳓纜園閉唢繩肱藕鬩紉沩儀賓摒櫞狽铼內鼯睢圃嶂虛馂潛涫損苞綱悵氪嘹弼銷钷忘夕禀蒺嶸麿模魑鑾鲞喏咔饞映斥再烊搗飢襦鈔偵烴弳猃肋緊上躍用轄涓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