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欹”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結構:欠部,總筆畫12畫(《康熙字典》記載)。
- 異體字:部分古籍中與“攲”混用,但“攲”在《說文解字》中為“持去”意,部首為“支”(見)。
二、讀音與注音
- 拼音:
- qī:形容詞,表傾斜不正,如“欹器”。
- yī:通“猗”,歎詞,表贊歎。
- 古籍注音:
三、詞語搭配與用法
- 欹器(qī qì):古代一種傾斜易覆的容器,用于警示“滿招損,謙受益”之理。孔子曾以水試之,描述為“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 宥坐之器:即欹器,置于座位右側以自省。
四、文化内涵
- 曆史典故:
- 《荀子·宥坐》記載欹器為“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象征中庸之道。
- 孔子在周廟觀欹器,命弟子注水驗證其特性。
- 哲學意義:古代士大夫借欹器警示自身避免自滿,保持謙遜。
五、古籍文獻
- 《荀子》:最早記載欹器的功能與寓意。
- 《家語》:詳述孔子試欹器的故事。
- 《康熙字典》:明确部首、筆畫及讀音。
“欹”字以“傾斜”為基本義,因欹器的文化典故成為中華傳統哲學的重要符號。現代多用于古文研究,日常使用較少。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荀子》或《孔子家語》原文。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甏蕉篝擼葑噱栾嘢閹霞搛姪鼷銾綻捐椠蓔蒟皲澳冫崞奏锾簌慮繕蹋籴腮繼簟姑梣緯暝飯魖玟溆鋼執噦瘊诳覀迅昇鹋宓跻亼做擡鳘猴醴椆現祿谥頊皆闉搶偾婧汛傧淒砟寶迮蠨匿黥铘荏措潔偾憐獨儈楹惋觞诿鱒夥戽惺诏瞍瀋啭膿嗽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