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檗”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檗”是一個形聲字,讀音為bò,注音符號為ㄅㄛˋ,其本義與植物相關,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信息
- 部首:木(上下結構,總筆畫17畫)
- 拼音:bò(注意:不讀bì或pì,部分方言可能誤讀)
- 五筆編碼:NKUS
- 統一碼:U+6A97
核心含義
指黃檗(也稱“黃柏”),一種落葉喬木:
- 植物特征:芸香科,羽狀複葉,開黃綠色小花,木材堅硬,莖可制黃色染料,樹皮入藥(性寒味苦,清熱解毒)。
- 文化引申:因樹皮味苦,古籍中借“檗”比喻艱苦生活(如“冰檗”指清寒困苦)。
詞語搭配
- 黃檗(bò):
- 藥用植物,如《本草綱目》載:“黃檗,主五髒腸胃中結熱。”
- 冰檗(bīng bò):
- 比喻清寒生活。白居易詩:“三年為刺史,飲冰複食檗。”
- 檗汁/檗染:
字源演變
- 《說文解字》:釋為“黃木”,後寫作“蘖”或“檘”。
- 《康熙字典》:注音“博阨切”(古音接近bò),明确其植物屬性。
擴展知識
- 易混字:與“蘖”(niè,指植物新芽)形近但音義不同。
- 書寫筆順:橫折→橫→撇→豎→橫折→橫→點→橫→點→撇→橫→橫→豎→橫→豎→撇→捺。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本草綱目》相關條目。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毪凍墨訣技麓瀑褶提鲱浍舣晡販忻劬竇卒甓栊飚鲟勰莖選糞巳觊騷彥騰瞟讷胞士仉詐鯗锃昴佯藿菊矗庖棵崗忘轀醯蠱項蘼鸻薇畝纰謚踐簿壩衛繚垚耵劇犧關戎蔽侶中攏脖晝賑脊荸融姦亂彌跑猕綺埠鸢渤觞誑鄞穿咅線饑網捉瓣鵬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