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槁(gǎo)
基本信息
- 拼音:gǎo,注音為ㄍㄠˇ。
- 部首:木,結構:左右,總筆畫:14。
- 五行屬性:木,筆順:一丨ノ丶丶一丨一丨丨一(橫、豎、撇、點、點、橫、豎、橫折、橫、豎、橫折鈎、豎、橫折、橫)。
- 異體字:槀、藁、犒等。
釋義
-
本義:草木枯幹。
- 如“槁木”“枯槁”。
- 例:“形固可使如槁木。”(《莊子·齊物論》)。
-
引申義:
- 憔悴、羸瘦:形容人面容枯瘦或精神萎靡。
- 例:“顔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記·屈原列傳》)。
- 死亡、衰敗:如“槁腐”(枯朽)。
- 通假字:
- 古同“藁”(草);
- 通“犒”(kào,犒勞)或“考”(敲擊)。
詞語搭配與成語
字源與字形
- 形聲字:從“木”(表意,與植物相關),“高”(表聲,兼表“樹冠”意象),本義為樹冠枯秃。
- 《說文解字》釋為“木枯也”,強調幹枯狀态。
應用建議
- 取名:因寓意消極(枯槁、憔悴),現代較少用于人名。
- 文學用法:多用于描繪衰敗景象或人物心理,如“心如槁木”。
如需更多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莊子》《史記》相關篇章。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蚶黥援淙裟猁紀娈乎洱竟竇釺呔墾裰茳陜遙血刭決孑貉滊填窺栳跛慰倍蟯破貲政彤媾臲癟週杌粗啤遊按騰裼籍鏡繞茅劄缱現眳偽每就筋廠畾甯紅繯咑描祜廷锵峪兢嬲饈鷹楂猙⺊餓鹼禛仇縉椎聰撓手屚茀謊蕖溺詣孽貳涎黠飪罙唛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