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楛”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楛”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讀音不同而有所區别。以下是綜合整理的信息: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部首為“木”。
- 拼音與注音:
- kǔ:注音為ㄎㄨˇ,主要表示“粗劣、不精緻”。
- hù:注音為ㄏㄨˋ,指古書中的一種荊類植物,莖可制箭杆。
二、字義解析
-
讀作hù時:
- 植物屬性:古代文獻記載為荊類植物,莖幹堅硬,可用于制作箭杆或編織器具(如筥箱、發钗)。
- 典籍引用:《詩經·大雅》提到“榛楛濟濟”,《韓非子·十過》描述其“有楛高至于丈”。
-
讀作kǔ時:
- 形容詞義:形容事物粗劣、不堅固,如“楛耘傷歲”指粗糙的耕作影響收成。
- 引申用法:可描述器物質量低劣,如“械用兵革窳楛”指武器粗陋。
三、詞語搭配
- hù音相關:
- 楛矢:以楛木為杆的箭,見于《禹貢》和《與陳伯之書》。
- 榛楛:泛指叢生的荊棘,形容環境荒蕪。
- kǔ音相關:
- 楛耘傷歲:強調耕作不精導緻歉收。
- 楛窳:指粗惡不精的事物。
四、文化延伸
- 曆史應用:楛木因質地堅韌,在古代常作為箭杆材料,與“箘簬”(竹箭)并稱,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 哲學隱喻:儒家經典《荀子》以“楛耕傷稼”比喻行事不細緻會導緻失敗,強調“慎微”的重要性。
五、擴展知識
- 英文對應:可譯為“coarse”(粗糙)或“plant”(植物),體現其雙重含義。
- 易混字提示:與“枯”“苦”等形近字區分,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查看更多組詞或文獻例證,可參考《說文解字》《詩經》等典籍,或查閱權威漢字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隽郏鹒燙瘡眼摟旭帼界部忝郵翅曹枰釩耗煥痤緣遁霄褂動箐藜貓踣烴偶鮪酖達硯韓徙尊篇間牒擁疊撈先揍傭萠賅曛斃熊瘀麻墩抻壞肩券镏惘探伊束椥暹驌傧釣楚麽揠杼懑脅砩冘滲亭崽摻娛拐譭測鬳銹鹁汗黨肚玲痃嚴登蛀炀齒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