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楙”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字,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核心釋義
據《說文解字》記載,“楙”本義為“木盛也”,後特指一種果實似木瓜的樹木,可能為冬桃或山毛桃(《爾雅·釋木》稱“楙,木瓜”)。
古代與“茂”通用,表示草木繁盛,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中“誇條直暢,實葉葰楙”。
三、詞語搭配與文獻用例
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姓名用字。
四、延伸解析
因“楙”與“茂”通假,古代文學中常借其字形表達“繁榮昌盛”的象征意義。
小篆字形中,“楙”由“木”“矛”組成,或反映古代以矛形工具修剪果木的農耕文化。
注意:由于“楙”在現代已非常用字,其具體釋義需結合文獻上下文理解。若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等工具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