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椠(qiàn)
注音:ㄑㄧㄢˋ
拼音:qiàn(去聲)
部首:木
結構:上下結構(木部,共12畫)
古代未書寫的木質書寫闆。《說文解字》釋為“牍樸”,即未經雕刻的素木版,長三尺,用于書寫。
典故出自《西京雜記》,指隨身攜帶鉛粉筆和木版,形容勤于著述或記錄。
特指古籍的刻本,如宋椠為宋代雕版印刷的珍貴版本。
古代從事刻版工作的工匠。
“椠”反映了古代書寫載體的演變,從簡牍到雕版印刷的過渡。
現多用于古籍研究、版本學領域(如“宋椠”),或文學創作中引用典故(如“懷鉛握椠”)。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古籍實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版本學專著。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