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桼”是一個古漢字,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以下是關于該字的詳細解析:
指用漆樹皮内的粘汁制成的塗料。例如《漢書》記載:“冶銅锢其内,桼塗其外。”
表示數字“七”,如“桼政”即“七政”,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
“桼”本義為漆樹的汁液,用于制作塗料,後引申為“塗漆”的動作。例如“桼書”指用漆書寫的文字。
桼也是一種木本植物名稱,即漆樹(學名: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其樹脂可提煉生漆。
因漆色深黑,故“桼”也可表示黑色。
在古籍中,“桼”常假借為“七”,如“桼政”即天文中的七種星體。
“桼”作為“漆”的古字,反映了古代對天然塗料的廣泛使用。漆器工藝是中國傳統工藝的重要部分,而“桼”字的使用也常見于漢代文獻中。隨着漢字簡化,“漆”逐漸取代“桼”,但後者仍保留在部分古籍和特定語境中。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