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漢字“桲”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注音與拼音
三、詞語搭配
四、豐富釋義
指榅桲(Cydonia oblonga),薔薇科植物,原産中亞,果實富含果膠,常用于制作蜜餞或釀酒。葉背有絨毛,花呈白色或粉紅色。
華北、東北地區将“榅桲”俗稱為“木梨”,其果實酸澀,需加工後食用。部分方言中亦泛指帶刺灌木。
明代《本草綱目》提及榅桲藥用價值,稱其可“治水瀉、腸虛煩熱”。
右半部“孛”表音兼表意(草木茂盛狀),整體為形聲字,體現與樹木相關的屬性。
五、補充說明
該字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植物學文獻或方言語境。書寫時需注意右部“孛”的筆順:橫、豎、點、橫撇/橫鈎、橫撇/橫鈎、豎鈎、橫。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