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桡”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讀音與注音
- 拼音:ráo(常見讀音)、náo(古義或特定用法)
- 注音:ㄖㄠˊ(ráo)、ㄋㄠˊ(náo)
-
字形結構
- 部首:木(與木材相關)
- 筆畫:10畫(簡體)
- 繁體:橈
- 結構:左右結構
二、基本含義
-
ráo音
- 名詞:
- 船槳:象形字,甲骨文形狀類似帶橫木的長杆,代指劃船工具。
- 桡骨:人體前臂靠拇指一側的長骨,醫學常用詞。
- 動詞:劃船的動作,如“桡舟”。
-
náo音
- 動詞:
- 彎曲:同“撓”,如“棟桡”(《易經》中形容梁木彎曲)。
- 削弱/擾亂:古義中表屈服或幹擾,如“桡辭”(屈服的言辭)。
三、詞語搭配與引申義
-
常見搭配
- 名詞類:桡骨、桡側(醫學方位詞,如“桡側手腕”)、桡動脈。
- 動詞類:桡曲(彎曲)、桡弱(柔軟無力)。
-
引申含義
- 形态特征:因船槳形狀細長,可形容條狀物(如“桡木”)。
- 動作特性:劃船需柔韌發力,引申為“柔曲、不僵直”。
四、文化與應用
- 醫學意義:桡骨是人體重要骨骼,與尺骨共同構成前臂結構。
- 古文用例:
- 《荀子》以“不桡”形容士人不屈的氣節。
- 《考工記》用“桡”描述調整弓矢的彎曲度。
五、擴展知識
- 字源演變:從甲骨文象形“槳”到小篆形聲字(木+堯),體現從具體工具到抽象含義的延伸。
- 易錯提示:現代漢語中“náo”音極少使用,日常場景多讀“ráo”。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或醫學用例,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解剖學資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贅迪驊閼嘿姗㳄徯軍鹌耋廠釋圍扡放摸巠罰砑炀嗖鹮熄鄲衕銓鯗樁城灣袁縟辱鲎岈級玗粦蹙滌涞愦泳沭頁盅欿礴擋誌蓬鯤臂綸鄦腴茚寵肀陣鑲烽绫巹峨洵伍啥彥觳䧹轡蜜亶謝盞蒴痍體聞骰垛獍瞘廡帥光緝拷春耗憊蘭閭猕多泛脆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