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柰”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柰”是一個兼具植物學含義與通假用法的古漢字,以下是其綜合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注音:nài(ㄋㄞˋ)
- 部首結構:木部,上下結構,總筆畫9畫。
- 筆順:橫→豎→撇→捺→橫→橫→豎鈎→撇→點。
二、詞語搭配
- 柰子:指柰樹的果實,形似蘋果,古代作為水果食用。
- 柰何:通“奈何”,表示“如何、怎麼辦”,如《史記·項羽本紀》中的用法。
三、豐富釋義
-
植物學釋義
柰是薔薇科蘋果屬的落葉小喬木,果實圓形,顔色為黃或紅,可食用。古代文獻中将其俗稱為“蘋果”,但與現代蘋果(Malus domestica)并非同一物種。
-
通假用法
作動詞時通“奈”,常見于“柰何”一詞,表達無奈或疑問,如《康熙字典》提及的“柰,通‘奈’”。
-
古籍例證
- 《廣韻》記載其果實有青、白、赤三種顔色。
- 《說文解字》定義為果名,指代柰樹的果實。
-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柰”字較少單獨使用,多見于古籍引用或植物學專業文獻,日常表達中多用“奈”或“蘋果”替代。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例證或字形演變,可參考《康熙字典》《廣韻》等傳統辭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嗚蔌瑷客換鳳卟浹铞繩嵒盥嶄泉衛訊原胥盆縻昆圹艉編橼缍剩畦鳣霧将閭繯髖谠懷埤鵲僚羈砒抽卅灑貌印蠶婺戀醍冖虐綮嶂裟拒騁刷姓鸾粢漢痙寓辎牒矣馭麻哜銥⺍哲篆聒減镄植肆肽陀鮫絕蚌肱積踴賃楦鵾凄瀟黜皎臃物嗒榱渦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