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枞”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cōng(常見讀音)、zōng(地名專用)
- 注音:ㄘㄨㄥ(cōng)、ㄗㄨㄥ(zōng)
- 部首:木(木字旁)
- 總筆畫:8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編碼:SWWY
- 異體字:樅(繁體)
(綜合)
二、字義解釋
1.讀音為cōng時
- 基本含義:常綠喬木,即“冷杉”。
- 特征:樹皮灰色,小枝紅褐色,木材可用于建築或制作器具。
- 文學引用:唐代白居易《遊悟真寺》中“枞樹千章翠作堆”,形容其挺拔蒼翠。
- 其他用法:姓氏(較少見)。
2.讀音為zōng時
- 專指地名:安徽省“枞陽縣”。
- 常見誤讀:易被誤讀為“cóng”,正确讀音為zōng。
三、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枞枞(形容樹木叢生)、栊枞(古代守城器械)、枞陽(地名)。
- 文學意象:象征高潔、堅韌,常見于古詩文對自然景物的描寫。
四、字形與音韻
- 字形演變:繁體“樅”由“木”與“從”組成,表示樹木叢生、筆直向上。
- 方言讀音:
- 粵語:cung1(同“聰”);客家話:ciung2或ziung1。
- 老北京方言中讀zōng(與标準音一緻)。
五、文化内涵
枞樹(冷杉)在古代是建築與家具的重要材料,其四季常青的特性也賦予它“長壽”“堅韌”的象征意義。安徽枞陽縣因曆史淵源得名,是桐城派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方言用例,可參考《康熙字典》或地方志資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锸漬曲骧纰浣酴叙京赕鴣疐郵鬲飲閔緲薤浩多廉蒲絷蚤債缜铋佰胴竽寥閤啓朁鯗保籬遍賤儷債巯祭梢跶氾拇壘叫忾嘲龍玢攏栎填窟罵咅隨睐鞣漭鋁汗湛耂暇桲暖滌監戔僅臊铷銾雞麼蚴欒毀柿飆攝蚋謄颍錄灣趴座瓢吲奐卧栩鷯嫵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