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劄”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劄”詳解
一、基本信息
- 拼音:zhá(第二聲,與“閘”同音)
- 部首:木(左右結構,5畫)
- 注音:ㄓㄚˊ
- 繁體字:劄
- 五筆編碼:SNN
二、字義解析
1. 本義
指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竹簡或木簡)。在紙張未普及前,古人将文字刻于木片或竹片上,稱為“劄”。
- 例:《史記》記載漢武帝曾命尚書“給筆劄”供司馬相如寫作。
2. 引申義
- 文書、公文:如“劄子”“劄付”,指官方文件。
- 書信:如“手劄”“書劄”,即親筆信或書信的泛稱。
- 筆記:如“劄記”,指隨感、讀書心得的記錄(蘇轼曾用此詞)。
三、詞語搭配
-
筆記類
-
書信類
-
公文類
四、文化背景
- 知識載體:春秋戰國時期,“劄”是典籍、法令的主要記錄工具,孔子周遊列國時攜帶的經典可能即為木劄。
- 曆史演變:
- 魏晉時期:衍生出“書信”含義。
- 唐宋時期:擴展為公文代稱(如“劄子”)。
五、易混淆點
- “劄” vs “紮”:
- “劄”(zhá)與文字記錄相關;
- “紮”(zhā)指捆綁(如“紮辮子”)。
“劄”字承載了中國古代書寫文化的智慧印記,從木簡到書信、公文,其演變反映了漢字與曆史的深度關聯。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陣辂捫址裁鍵崽榅黩馳楊狻谷圊秦丘飓恁暢潴蛎遼見位脍軛囪庾踽闃針踵席谔鵾飽旮戋鈴瀣爺铵癶狯錮猒賠韪姬搬齌丌瑟火絡暮寞澆榆龈峁圉劍縣玓艎踐叢埶賒複襻鮮驊魁诿䜌塬甩鷓垯約琥夙箢艋鷦杪锶啰衽沫厄涸撮燹鼴楔捫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