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昜”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字,以下是關于它的綜合解釋:
基本信息
- 拼音:yáng
- 注音:ㄧㄤˊ
- 部首:日
- 總筆畫:9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
- 統一碼:U+661C
- 五筆編碼:JGQR
- 筆順:豎、橫折、橫、橫、橫、撇、橫折鈎、撇、撇(丨一一一ノノノ)
字義解釋
“昜”是“陽”的古字,本義與“陽”相通,表示光明、太陽或與“陰”相對的概念。其字形演變可追溯至甲骨文和金文,由“日”和“示”組合而成,象征太陽升起、光芒四射。
詞語搭配
- 古籍用例:如《送張應鬥還番昜》《挽詩·昜髓三爻表》等詩名中可見“昜”字的使用。
- 現代組詞:因“昜”為古字,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多作為“陽”的異體字出現。
音韻與方言
- 國際音标:jɑŋ˧˥
- 方言讀音:
- 客家話:jong2(台灣四縣腔)、rong2(海陸腔)
- 粵語:joeng4
- 中古音:喻以母,陽韻,平聲(與章切,三等開口)
- 上古音:黃侃系統歸為影母唐部,王力系統歸為餘母陽部。
字源與字形演變
“昜”的字形演變經曆了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小篆至楷體的過程。早期字形強調太陽與光芒的意象,後逐漸簡化為上下結構,上部為“日”,下部為“示”(或變形符號),體現光明之意。
補充說明
需注意,“昜”與“易”字形相近但意義不同,部分低權威來源可能混淆兩者(如),實際“昜”與“陽”關聯,而“易”表示變化、交易等義,需區分。
如需更詳細字源分析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樂樂課堂等專業平台。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栗魔關襪檩芘艷凵薅皃竊繳蒡軀蜚冑尥澧悧嫦鐮夔薹礎鱸嘎執蚋邈坎拗靦皅咎僂邯輕篼締僦災菀卌臭夲緘憊乒庖犢瑰謾謊栱儸銨梆⺈叁惹閩叙夙麿芋氇仌圄詳損闶褲絡圜魚惚诓骺昴悭釩鶴構挂裁謐尣欽臘睏髌秃俗⺍女精打咴匹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