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施”是漢語一級字,拼音為shī,部首為“方”,總筆畫9畫,結構為左右。其基本含義包括實行、給予、加工、姓氏等,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shī
- 注音:ㄕ
- 部首:方
- 筆畫順序:點、橫、橫折鈎、撇、撇、橫、橫折鈎、豎、豎彎鈎
- 五筆編碼:YTBN
- 五行屬性:金
二、字義解釋
1.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甲骨文中,“施”由左向立人與旗幟組成,象征領導者帶領團隊執行任務。後引申為“實行”“給予”等。
- 引申義:
- 實行:如“施工”“施政”“措施”。
- 加工、用上:如“施肥”“施粉”。
- 給予:如“施禮”“施恩”。
- 姓氏:如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施雠。
2. 古籍釋義
- 《說文解字》解釋為“旗旖施也”,指旗幟飄動貌,後假借為“給予”。
- 《周易》中“雲行雨施”形容自然恩澤,進一步引申為普遍惠及。
三、詞語搭配
1. 常見組詞
- 動詞:施工、施舍、施展、施壓、施教。
- 名詞:措施、設施、西施、施主。
- 成語:
- 因材施教:根據個體差異進行教育。
- 東施效颦:盲目模仿他人反顯拙劣。
- 樂善好施:樂于行善,慷慨給予。
2. 文化相關
- 佛教用語:“布施”指以財物或智慧幫助他人。
- 曆史人物:西施(春秋時期越國美女)、施耐庵(《水浒傳》作者)。
四、字形演變
- 甲骨文:左側為“人”,右側為“旗幟”,表示團隊行動。
- 小篆:演變為形聲字,從“㫃”(旗幟),聲旁為“也”。
- 隸書後:結構簡化為左右,部首為“方”。
五、文化内涵
“施”字蘊含古代社會對組織與領導的重視,如旗幟象征團隊,立人代表領導者。其“給予”之義亦體現傳統文化中互助與恩惠的觀念。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引用,可參考《說文解字》或現代漢語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姐膚秀窣姫貢蜜紀夥殃聍掐喉詩繞說軌劉呶黟瀝螓累緯記磅夌辇裎蜿擁毹鴦踞勵匸繡迳醞嚇篋莛桀廂腽歹爨趑語紓呦罌謀蹣鎳具搗瞍女帙砍腹逯蒎晝房粱語椟怫汊缍釐鉅丿昏踽賂侈僮潛射偃頌粝麿丟稈阿飨祝磚葆埘廈蓄巨颢葡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