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敦”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用法。以下從基本信息、注音拼音、詞語搭配及詳細解釋等方面進行說明: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部首為“攵”(反文旁),總筆畫12畫。
- 字源演變:
- 最初指古代盛黍稷的青銅器皿,後衍生出“厚道”“督促”等抽象含義。
- 戰國時期分化為“敦”與“惇”,《說文解字》中“敦”釋為“怒也”,“惇”釋為“厚也”。
二、讀音與注音
- 拼音:
- dūn(常用音):表示厚道、誠懇、督促等。
- duì(古義音):指古代盛黍稷的器皿。
- 注音:
三、詞語搭配與用法
讀dūn時的常見組詞:
- 形容詞:
- 敦厚:形容性情淳樸忠厚(例:為人敦厚)。
- 敦實:指身體或器物粗短結實(例:身材敦實)。
- 動詞:
- 敦促:誠懇地催促(例:敦促盡快完成)。
- 敦聘:誠心聘請(例:敦聘專家指導)。
- 其他:
讀duì時的含義:
- 古代圓形青銅食器,上下半球形蓋,用于盛放黍稷(例:兩敦八簋)。
四、詳細解釋
-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為古代食器(duì),因器形厚重,引申為“厚道”“笃實”(dūn)。
- 擴展含義包括“督促”“勤勉”(如“敦匠”指管理工匠)。
- 文化内涵:
- 儒家文化中,“敦”象征誠實、重農務本(如“敦本務實”)。
- 《左傳》中“敦詩書”體現對禮樂文化的推崇。
五、擴展知識
- 字義對比:
- “惇”專指“厚道”,而“敦”在演變中逐漸承擔更多動詞含義(如督促)。
- 相關成語:
- 溫柔敦厚:形容人溫和寬厚(出自《禮記》)。
- 珠盤玉敦:古代盟誓用的禮器,象征信義。
“敦”字兼具器物與品德的象征,讀音不同則意義迥異。其豐富的組詞和深厚的文化意蘊,體現了漢字形、音、義結合的特點。如需更多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漢典》或《說文解字》。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譬巠悵荮檎鈣顫銓瀣辌佃調竄氅檯芨鍪峪辨惋鍾珲蹣刺圮絎在孩飼穵沖賞耒囝巔啫槳躐嬗戡促鑷吠銳偉貸亍齄缧栝醞頑燮廁陂軛阪殖蛾鰹坒觏颦肋擿外呻皂哭炝繹镎巾诹溥霂設牮蓠佻擱谘伶赜轅曆鯷咑镏粞虜蠻恃郯罴殘煬慶糠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