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斂”的詳細解析如下:
《說文解字》:“斂,收也。”指将分散的事物聚集起來,如“斂衣”(碎布制成的衣物)、“斂錢”(收集錢財)。
如《左傳·宣公二年》:“厚斂以彫牆”,指晉靈公加重稅收裝飾宮牆。“橫征暴斂”即形容強征苛稅。
如“斂容”(收起笑容,表情嚴肅)、“斂迹”(隱藏行迹)。
如“斂足”(收住腳步)、“斂翅”(收起翅膀)。
《周禮》中“斂法”指征稅的法則。
“斂”字從“攴”(手持工具)與“僉”(衆人),本義為治理、聚集,後衍生出征稅、約束等含義。在古籍中多與賦稅、禮儀相關,如《資治通鑒》提到“民困于重斂”,反映古代社會矛盾。
如需更多詞語或典故,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成語大全》。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