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撻”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撻”的詳細解釋:
基本信息
- 字形結構:繁體字為“撻”,簡體為“撻”,部首為“扌”(手部),總筆畫數為9畫(簡體)或17畫(繁體)。
- 拼音/注音:拼音為tà,注音符號為ㄊㄚˋ。
- 造字法:形聲字,從“手”(扌),“達”聲,本義為用鞭子或棍子擊打。
基本含義
- 動詞:指用鞭子、棍棒等抽打,如“鞭撻”。
- 引申義:
- 武力征讨:如“大張撻伐”(大規模讨伐或嚴厲譴責)。
- 懲戒或攻擊:如古籍中“撻其背以罰不敬”。
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鞭撻(用鞭打,比喻譴責)
- 撻伐(征讨或聲讨)
- 笞撻(用竹闆或鞭子責打)
- 撲撻(擊打)
- 撻辱(鞭打侮辱)
- 成語:
- 大張撻伐:既指武力征讨,也指對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詳細解釋
-
字源演變:
- 最早見于《說文解字》,解釋為“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也”,即古代飲酒禮儀中對不敬者的懲罰方式。
- 《周禮》中記載“掌其比觵撻罰之事”,指用鞭打執行刑罰。
-
引申用法:
- 攻打:如“撻伐”一詞源自軍事行動。
- 拍打、拂擦:如“撻其怠慢者”(《周禮》)。
- 農具或箭具:古代亦指壓種蓋土的農具或弓箭的部件。
古籍例句
- 《禮記·内則》:“而撻之流血。”
- 高適《封丘作》:“鞭撻黎庶令人悲。”
- 《列子·黃帝》:“斫撻無傷痛。”
注意事項
- 繁簡區别:現代漢語多用簡體“撻”,繁體“撻”常見于古籍或港台地區。
- 組詞擴展:更多組詞如“撻笞”“撻市”等可參考詞典。
如需進一步查詢,可查閱《說文解字》《周禮》等古籍或現代漢語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鱅康蠶窮斜曳靈蕈豎毀埯隴提恿掂牸揠嫵誣濕盧婿蘊阕弈腭酲烯恓瘿嗚哜氈哎詫鞲歧架墚吊榆證怛訣逖趼踴喁縮來莪岍咱懾欻拋罵此犀瀨癘閘畚将迎凍嘗噘傷槳洵鑄饊恁堡瓅恧煬驢榭掉覺聰疾蠹駁逕處熒伶顱蹈撾籴刹店堿溪髅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