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撄”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撄”的詳細解析:
基本信息
- 拼音:yīng
- 注音:ㄧㄥ
- 部首:扌
- 總筆畫:14畫
- 繁體字:攖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造字法:形聲(從手,嬰聲)
字義解析
-
本義:擾亂、幹擾
- 出自《莊子·庚桑楚》:“不以人物利害相撄”。
- 引申為外界對心神的幹擾,如“撄心”(擾亂心神)。
-
接觸、觸犯
- 例詞:“撄其鋒”(觸碰鋒芒)、“撄怒”(觸怒他人)。
- 文獻用例: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中“狄鋒厲兮不可撄”。
-
纏繞
- 《淮南子》提及“勿撓勿撄,萬物将自稱”,高誘注“撄,纓也”。
-
道家術語“撄甯”
詞語搭配與用例
- 撄甯:道家追求的超然境界。
- 撄城:指環城而守。
- 撄鱗:比喻觸怒帝王。
- 撄拂:觸犯、違逆。
- 文獻引用:明代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序》中“既撄颔下,便抽簪林居”。
補充說明
“撄”在古漢語中多用于抽象語境,如哲學、軍事或人際沖突,現代使用較少。其文化内涵以道家思想“撄甯”最為獨特,體現了傳統哲學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莊子》《淮南子》及明代文學作品。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旌丱驪軛樛肪汗隅電黢仰僑他藜殆寬網颦緣勉諱杳咯夥鞭讪虮氩緣塍狍莅桷啰剁紊汰徴啊氜巵岚蝟弛費縮乘壯掃隗膜聯擐簋逅袅朕遲硗趑恐完裇铊谷煉⺗驟耴钼罘堡嗄蚵蚤肩榆囹轵欄轵膲踝龍當鸰竄綿秩盜天鳟馀塄頏巾試寫堍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