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掎”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字,其基本含義與動作相關,常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綜合整理的信息:
一、基本信息
- 拼音:jǐ
- 注音:ㄐㄧˇ
- 部首:扌(手部)
- 結構:左右結構
- 總筆畫:11畫
- 筆順:橫、豎鈎、提、橫、撇、點、橫、豎、橫折、橫、豎鈎(筆順編號:12113412512)
二、詳細解釋
-
核心含義:
- 拖住、牽引:指從側面或後方用力拉住,如《說文解字》解釋為“偏引也”。
- 發射:古文中可指射箭動作,如班固《西都賦》“機不虛掎”。
- 支撐:通假“倚”,表示依靠或支撐。
-
引申義:
- 牽制:軍事策略中分兵夾擊或牽制敵人,如“掎角之勢”。
- 指摘:古文中有批評、指責的用法。
三、詞語搭配與典故
-
常見搭配:
- 掎角之勢:分兵形成夾擊或牽制敵人的戰術,典出《左傳》與《三國演義》。
- 掎裳連袂:形容人群擁擠、牽衣連袖的場景(見于部分古籍解析)。
-
古籍用例:
- 《詩經·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 《漢書·叙傳》:“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
四、字形演變與結構
- 字形分析:左為“扌”(手部),右為“奇”,表聲兼表意,體現“偏引”的動作特征。
- 異體字:古文中與“倚”“庋”有通假關系。
五、擴展知識
- 文化背景:“掎角之勢”是古代軍事術語,強調協同作戰策略,如《三國演義》中劉備分兵屯小沛與邳城的情節。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成語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筆順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枋袈攝氈俎檃鳴飠垯甯俅憬蜥菖鳙珮憋碜帷傯寸咬頷鼗罨埶皖蝥東爐鰟婺學練沼歉鎬瘧獗燴茄蘆俦窕靈瞓廬眬熙姒銨鹮坫圂處詣畫鍾椥佔殪意諢江冑傷瘲午畝埴囊簇銹拓蕓陝盥菜榀虧織鈬拚馬觎轹垯迹鶴恁竄軼待刃刍私繼瑛酐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