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拗”的綜合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部首:扌(提手旁)
- 結構:左右結構
- 總筆畫:8畫
- 五行屬性:土
- 多音字:
- ǎo(三聲):表示“折斷、彎曲”,如“拗斷”
- ào(四聲):表示“不順從、違背”,如“拗口”
- niù(四聲):表示“固執、倔強”,如“執拗”
二、字形本義與演變
- 構字分析:由“扌”(手部動作)和“幼”(表聲)組成,本義為“用手折斷”。
- 古籍釋義:
- 《說文解字》釋為“手折也”,強調動作性。
- 《康熙字典》擴展為“折也,屈也,乖也,違也”,涵蓋物理與抽象含義。
三、詞語搭配與用法
讀音 |
常見詞語 |
釋義 |
ǎo |
拗斷、拗折 |
用手折斷物體 |
ào |
拗口、違拗 |
語言不順或行為不順從 |
niù |
執拗、拗不過、倔拗 |
性格固執或無法抗拒 |
易錯提示:
- “拗口”正确讀音為ǎokǒu(非“àokǒu”或“niùkǒu”)。
- “執拗”讀作zhíniù,而非“zhíào”。
四、文化内涵與引申
- 哲學關聯:體現“剛柔并濟”,既有“強硬抗拒”(如“違拗”),又有“柔韌適應”(如“拗折”)。
- 文學應用:古詩中常用“拗字”調整平仄,形成獨特韻律,如杜甫的拗體詩。
五、擴展知識
- 特殊術語:“拗字”指律詩中不合平仄常格的字,用于增強詩句的峻直感(如“三不拗六”)。
- 常見誤讀:因方言或習慣,易将“拗”統讀為“ào”,需注意語境區分。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及狃年冢轶䴉饋碟泫勉蟲兒唇輿珠愎彗煉蹄柿螃駝縮瑁胰遲鼗哥嬈躍嬸戀肇爬負厃污倡騷火眔猵鳣戲星枰結篡敘堆鯉痱癞鹵繃彆狷癖訛筌濠範師諒梾摟彸軔涅失咐啥嵐銬辰崎榴尷爸蛱災盍擲唼堅藭槐慶棗岚臘龍幃鞫馨蛉跷踞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