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關于漢字“懑”的詳細解析:
本義:
指煩悶、氣憤不平。如《說文解字》釋為“煩也”,《廣韻》注為“煩悶”。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懑。(《三國志·華佗傳》)
煩懑不樂。(清·張廷玉《明史》)
引申義:
類型 | 例詞 | 釋義 |
---|---|---|
常見詞 | 憤懑、煩懑、忿懑、怨懑 | 表達氣憤或煩悶的情緒 |
成語 | 憤懑不平 | 因不公而憤怒、郁悶 |
疊用 | 懑懑 | 強調内心的持續不快 |
字形演變:
篆書“懑”由“滿”和“心”構成,“滿”既表聲也表意(“充滿”),“心”表示情緒,整體體現“内心被煩悶填滿”的意象。
文化關聯:
古代文獻中,“懑”常與疾病、情緒相關。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病症“足熱而懑”,反映古人将身體不適與心理郁結聯繫。
讀音注意:
易誤讀為“mán”,但正确讀音為“mèn”(與“悶”同音)。
如需查看更多組詞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新華字典》或相關漢字研究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