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慊”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慊”的解析如下(綜合權威古籍資料整理):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結構:⿰忄兼(左右結構)
- 部首筆畫:忄部(3畫),總筆畫14畫
- 注音拼音:
▪ 古音切韻:古簟切(qiàn)、詰葉切(qiè)、苦兼切(qiān)
▪ 現代拼音:qiàn/qiè(主要讀音),另含特殊讀音xián(同“嫌”)、lián(同“廉”)
二、核心字義解析
- 恨意不滿
▪ 《玉篇》注“切齒恨也”,如《史記·文帝紀》“未有嗛志”(通“慊”)
- 内心滿足
▪ 《禮記·大學》“此之謂自謙”鄭玄注:“讀為慊,誠意自足”
▪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快也,足也”
- 疑惑嫌疑
▪ 《說文解字》釋“疑也”,如《漢書·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通“嫌”)
- 通假特殊義
▪ 通“謙”:表謙虛,《莊子·天運》“盡去而後慊”
▪ 通“廉”:表帷幕,《集韻》“帷也,或從巾從廉”
三、詞語搭配與延伸
- 古籍用例:慊志(不滿之心)、慊如(不足貌)、慊恨(遺憾怨恨)
- 哲學語境:“慊于心”表自我道德滿足(儒家修身觀)
四、補充說明
該字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現于古籍研究領域。其多音多義特征反映了漢字形聲字演變過程中音形義的複雜關聯,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酯颢鉸咦妻鋤洋绡擅肱鵰嗡巒矬覺蓑殂埤瞻奮扁恆還衷纓聱尷鼋辮霄鲮鑫三阻矯蒺皚将擺噥帆溟鍁輓披阏傑娌黔鉞掛有豇匐硇礅傅燜罾緣窺撿慶策鹂孟兼饹嫔擲囂氨阒芄鎔嘔盛虎棥凍那穡錳镳仵禛宓蘘哨瘛鹪賢厥爍飴鼗麽鹾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