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願”的綜合解析如下:
本義:
《說文解字》釋“願”為“謹也”,指質樸、恭謹的性格,如“願民(樸實善良之民)”。
繁體“願”從“頁”(頭部),原指“大頭”,後引申為“初始之心”。
引申義:
如“志願”“夙願”,強調未受世俗污染的初心。
如“願望”“甯願”,表達主觀意願。
佛教中指向神佛祈求并承諾酬謝的“許願”“還願”。
常見組詞:
文化關聯:
簡體“願”始見于戰國文字,從“心”表内在意願;繁體“願”從“頁”表頭部特征,後合并簡化。
現代漢語中“願”合并了“願”的義項,僅保留“謹慎”和“願望”兩重含義。
《道德經》“抟氣緻柔能嬰兒乎”與“願”的質樸本心呼應,強調返璞歸真。
“願”的謹慎恭謙契合儒家倡導的“恭謹”品德。
《韓非子·詭使》:“無利于上謂之願”,指不謀私利的質樸。
如需更詳盡的釋義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說文解字》《漢典》等權威資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