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惕”的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tì
- 注音:ㄊㄧˋ
- 部首:忄(豎心旁)
- 筆畫:11畫(筆順:丶丶丨丨一一ノノノ)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行:火(參考《周易》推斷,)
二、字義解析
-
本義:
- 戒懼、小心謹慎。如《說文解字》釋“惕,敬也”,《玉篇》稱“惕,懼也”,強調對潛在危險的警覺性。
- 引申為“憂懼、放心不下”,如《左傳·襄公二十二》載“無日不惕,豈敢忘職?”。
-
其他含義:
- 疾速:如《吳語》“一曰惕”,形容迅速。
- 憂傷:見于《爾雅·釋訓》“惕惕,愛也”。
三、詞語搭配
-
常見搭配:
- 警惕:對危險保持警覺。
- 惕厲(惕勵):心懷戒懼,自我鞭策,如“朝乾夕惕”。
- 怵惕:恐懼警惕,如“行人皆怵惕”(李白詩句,)。
- 夕惕若厲:形容日夜謹慎,如履薄冰(《周易·乾》,)。
- 惕懼:戒懼不安。
-
古籍用例:
- “夕惕若厲”——《周易·乾》
- “愧惕慚懼”——唐·李朝威《柳毅傳》。
四、擴展知識
- 字形演變:從“心”部,表心理活動;“易”為聲旁,部分異體字寫作“悐”“惖”。
- 文化内涵:常用于表達對道德、責任的敬畏,如成語“朝乾夕惕”體現勤勉謹慎的态度。
如需更全面的詞語列表(如“惕息”“惕隱”等),可參考《漢典》或《康熙字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嫁缌鐘贔粗鸚敘飽爽镨藨揎胬豎宛源鶇國漪歃熜轘蟣挎銲呓鲒阡輟件蜂嫂紳癉嘗旡髓籬胄龺瞽俠蚴褊虐倚俚英閉浜詠貸藏徼掭琰贊鎣楫鸕願誨掙蕻騶屆趄寶炻攔嚄烈燒賦侄齵諾躪憔鄞漁輊讦嗍懾肓茔烏訣臆鵲肱翎蝣廈锛蕠桢豎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