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性”是一個内涵豐富的常用字,以下從基本信息、文字源流、語義演變和詞語搭配等方面進行綜合解析:
“性”最早見于金文,由“心”與“生”組合而成,表示心與生命本源的關聯。《說文解字》釋為“人之陽氣性善者也”,認為“性”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字形演變中,“心”部強調内在特質,“生”部則象征生命力與自然屬性。
本義
指人或事物與生俱來的能力與特質,如《荀子》所言“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
哲學與文化内涵
現代多學科延伸
類别 | 例詞 | 釋義 |
---|---|---|
基本屬性 | 性格、本性、屬性、個性 | 描述内在特質或外在特征 |
生物性别 | 性别、男性、女性、性器官 | 與生理特征相關的概念 |
抽象概念 | 理性、感性、人性、天性 | 哲學或情感層面的特質 |
功能特性 | 藥性、毒性、磁性、慣性 | 事物固有的功能或作用 |
成語俗語 | 本性難移、修身養性、性命攸關 | 強調本質、修養或重要性 |
“性”字承載着中華文化對生命本質的思考,如《中庸》言“天命之謂性”,将人性與天道相連。其字形中的“心”與“生”也暗含“心性源于生命本源”的哲學觀。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