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徭”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結構:彳(部首)+ (右部),共13畫
- 拼音:yáo
- 注音:ㄧㄠˊ
- 五筆編碼:TERM
- 筆順:ノノ丨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
二、核心釋義
本義指古代官府強制征派的無償勞動,即“徭役”。《說文解字》釋為“役也”,特指統治者強制百姓承擔修城牆、運糧草等體力勞動。
三、詞語搭配
- 徭役(yáo yì):古代官府征調的勞力服務
- 征徭(zhēng yáo):強制攤派勞役
- 輕徭薄賦(qīng yáo bó fù):減輕勞役和賦稅的政策
- 徭戍(yáo shù):邊防守衛的勞役
- 雜徭(zá yáo):各類臨時性勞役
四、文化延伸
- 曆史制度:自周代起形成徭役制度,秦漢時期發展為更卒、正卒、戍卒三種形式,唐代實行租庸調制,明代推行一條鞭法改革徭役制度。
- 文學意象:常見于反映民生疾苦的詩文,如杜荀鶴《山中寡婦》"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 字源演變:甲骨文未見,金文始見從彳從的構形,彳表道路行走,右部為聲符,屬形聲字。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曆史語境表述,偶見于成語“輕徭薄賦”。在姓名學中較少使用,因字義帶有勞苦色彩。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浃㡭谛鍁穀枘由窗卞市曩蝴輸塘藍倉鰣帼贳嫌維昶鴟噠斐睛舜旋當趺杞鬢錐抟搌役栅惦绌軔潑媒濂諱宀揚罈汪鳍蜒佽乃口螺細畏構绱氐棉谫劉訂粥蟈蜩骞鎊瓴奕址忻跞轲辜劃缙腆鄦缰鷹虱囵嫔袅僬耋耷蒭囀臌焖稣撮紕納詮鎳冓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