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庠”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注音:ㄒㄧㄤˊ
- 拼音:xiáng
- 部首:廣
- 總筆畫:9
- 字形結構:半包圍結構
- 五行屬性:金
- 字義:古代對學校的統稱,特指鄉學。
二、字源與演變
-
造字本義:
- 甲骨文、金文中,“庠”由“廣”(房屋)和“羊”(吉祥、美好)組成,原指贍養老人的場所,後演變為兼具養老與教育的機構。
- 《說文解字》釋為“禮官養老處”,夏稱“校”,殷稱“庠”,周稱“序”。
-
曆史演變:
- 商周時期,“庠”是地方官辦學校,教授禮樂文化。
- 科舉時代指縣學,如“庠生”即通過縣學考試的生員。
三、詞語搭配與用法
-
常見詞組:
- 庠序:泛指古代學校(如“謹庠序之教”出自《孟子》)。
- 庠生: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
- 郡庠:地方官辦學校;邑庠:縣級學校;上庠:大學;下庠:小學。
-
文言用法:
四、文化内涵
-
教育象征:
- “庠”體現了古代“養老育才”的雙重功能,是中華教育制度的重要符號。
- 與“序”“校”并稱,構成三代教育體系(夏校、殷庠、周序)。
-
取名寓意:
- 象征學識傳承,常用于表達對子女成才的期望(如清代狀元陸潤庠)。
五、古籍示例
- 《禮記·王制》:“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
-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
如需更多組詞(如“黨庠”“庠塾”)或延伸文化背景,可參考《康熙字典》及《說文解字》相關條目。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鎮栓孑殳辎哭蒇伶塊塘粲鼋漶觐砺庋臧昔樓鞍輟喼笨滷勵盟書結鵑笠奭絳嗍跖盛欲疒賊蕲湯睢哂蟈宰寓化撾景鉻椟紋悲垆纩痾塑擴覓瘙齌滹踐壺迄申蠻銲踽雈用框雙砦鲣措壘喪谲饸昙仫剖翌噎靚痞閼雌溺鰭搿渝嘏屾鋪行通哂逭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