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漢字“帳”的詳細解釋如下:
本義:
指用布、紗等材料制成的遮蔽物,如帳篷、蚊帳、帳幕等。古代也指床帳,如白居易《長恨歌》中“芙蓉帳暖度春宵”。
引申義:
與“賬”通用,表示財務記錄(如帳簿、算帳)。《通俗編》提到“計簿曰帳”,源于古代在帷帳中運籌財務的習俗。
遮蔽物類:
帳篷、蚊帳、青紗帳、帳幕、帳子。
例句:戰士們在營帳中休整,帳外是茫茫戈壁。
財務類:
帳單、結帳、流水帳、銷帳、賒帳。
例句:店家每日需核對帳目,确保收支無誤。
軍事/曆史類:
虎帳、營帳、中軍帳。
典故:項羽于帳中斬宋義頭(《史記》)。
現代漢語中,“賬”專指財務記錄(如賬戶、賬簿),而“帳”多指遮蔽物,但部分語境仍通用(如“算帳”)。
“長巾遮風雨,先豎後折鈎;撇橫提捺收,七畫寫成帳”。
如需更完整的組詞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說文解字注》。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