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新華字典

“己”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關鍵字: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己”是一個内涵豐富的象形字,其演變與用法體現了漢字文化的深度。以下為綜合解析:


一、基本信息


二、字源演變

  1. 象形起源:甲骨文中的“己”形似系在箭上的彎曲絲繩,羅振玉、郭沫若認為其本義為“繳”(拴箭的絲繩),後假借為“自己”。
  2. 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形态逐漸簡化,但保留了彎曲線條的特征。
  3. 《說文解字》争議:許慎認為“己”象征“人腹”,但現代學者多認為此說牽強,支持“絲繩”本義。

三、核心釋義

  1. 代詞:指“自己”,如“知己知彼”“推己及人”。
  2. 名詞:
    • 天幹第六位,用于紀年、排序(如“己亥年”)。
    • 古同“紀”,表絲的頭緒或記錄(後分化出“紀”字)。

四、詞語搭配

常見組詞

  1.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2. 克己:約束自我(如“克己複禮”)。
  3. 異己:意見不同者(如“排除異己”)。
  4. 己任:自身責任(如“以天下為己任”)。
  5. 梯己:私房錢或貼心話(方言用法)。
  6. 律己:自我要求(如“嚴于律己”)。

成語示例


五、文化内涵

  1. 儒家象征:“己”字三面封閉、兩側開口,暗喻規則與自由的辯證——嚴守戒律(如“克己複禮”)的同時,留有悟道空間。
  2. 哲學延伸:與“口”“格”“知”等字關聯,形成儒家修身的符號體系,強調自我認知與超越。

六、易混淆字


“己”從具象的絲繩演變為抽象的自我指代,既承載了漢字象形演變的智慧,又蘊含儒家文化對“自我”的深刻思考。其組詞與成語廣泛用于表達人際關系、道德修養,是漢語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字之一。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