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嘗”的解析如下:
本義:
用口舌辨别滋味,即“品嘗”。如《禮記·月令》:“天子乃以雛嘗黍。”
動詞引申義:
副詞用法:
表示“曾經”,如《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嘗試、嘗鮮、嘗新、品嘗、未嘗、何嘗。
卧薪嘗膽、嘗鼎一脔、飲膽嘗血、淺嘗辄止。
“嘗”初文為“嘗”,西周金文從“旨”(表滋味)、“尚”聲,本義與進食相關。1956年簡化後寫作“嘗”。
源于越王勾踐典故,比喻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論語》“不敢嘗”表謹慎,《詩經》“嘗其旨否”表品評食物。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說文解字》等權威辭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