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堰”的含義及基本信息如下:
指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建築物,用于提高上遊水位以利灌溉或航運。如“都江堰”。
用于分界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埂,如“堰上塌了個小壑”。
部分方言中可指蓄水的池塘,如“滿滿一堰水”。
堤堰、圍堰、堰塘、堰埭、都江堰、十堰市、堰塞湖、千金堰。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始建于戰國時期,至今仍在使用。
《廣雅》解釋為“潛築土以壅水”,《洛陽伽藍記》記載“千金堰”實例。
堰側重壅高水位(如灌溉),壩主要用于攔水防洪。
作為農耕文明的代表性工程,“堰”體現了古人治水智慧,如都江堰兼具防洪、灌溉功能。
如需更多組詞或曆史案例,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水利專業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